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大眾網
|
海報新聞
大眾網官方微信
大眾網官方微博
時政公眾號爆三樣
大眾海藍
大眾網論壇
山東手機報
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
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
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
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
2020
大眾報業·海報新聞
手機查看
又到中國農民豐收節。
今年,我國首次設立“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袁隆平、李子柒等6人受聘擔任首批推廣大使。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豐收節”直播時說,青年農民是國家的希望,現代農業研究需要更多的知識青年。袁隆平呼吁更多“90后”年輕人投身農業。此前,袁隆平鼓勵西南大學學生:“把熱血與汗水灑在祖國建設最需要的基層一線是高尚的,年輕人在中國鄉村振興、脫貧攻堅的大文章里書寫個人青春是值得驕傲的。”
袁隆平呼吁更多年輕人“務農”,因為“豐收”需要青春能量。目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糧食生產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糧食產量連續5年達到1.3萬億斤以上。尤其今年,在前有新冠肺炎疫情、后遇洪災旱災的情況下,我國夏糧再獲豐收,產量較去年同比增長0.9%,創歷史新高。“豐收”是干出來的,沒有辛勤勞作就沒有“豐收”。但是,“今天的農活不是過去的農活,現代農業是個高科技的農業,不是臉朝黃土背朝天,都是機械化、電氣化、智能化的農業。”放眼神州大地,從高空的衛星、低空的無人機到地面的各種現代農業數據傳感器,越來越智能的新技術正在逐漸應用到傳統農業中。農業生產方式不斷升級,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需要更多愛農業有知識的優秀青年投身其中。新時代農業發展潛力大、機遇多,青年大有可為。希望更多青年讀懂“袁隆平之愿”,以“硬核技術”干好“新農活”,不斷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在廣闊天地里大有作為。
袁隆平呼吁更多年輕人“務農”,因為青春活水能激活鄉村“一池春水”。凡事必先有人氣,才有生機。回望歷史,中國鄉村的每一次激蕩,必是人氣的大集聚。家庭承包如此,鄉鎮企業也這樣。同樣,一些鄉村的落后和衰敗、與城市差距的擴大,也多緣于城市對農村人才等的“虹吸”。年輕人離開農村,“70后”不想種地、“80后”不會種地、“90后”不談種地,“空心化”“空巢化”“老齡化”現象也日益嚴重,廣袤田野呼喚“新農人”“新勢力”。振興中的鄉村,是創業的大藍海,是能人的用武地,是返鄉下鄉農民工、大學生、退伍軍人、經營管理者實現夢想的大舞臺。讀懂“袁隆平之愿”,就要加快構建八方人才到鄉村發展的體制機制,激勵吸引更多優秀青年人涌向鄉村,為農業增收、農民致富、改變農村面貌注入“青春能量”,激活鄉村“一池春水”。
袁隆平呼吁更多年輕人“務農”,因為鄉村的希望在青年,鄉村的未來在青年。山東聊城有個耿店村,這里有86名高學歷的“棚二代”,帶著“棚媳婦”“棚女婿”,在田間地頭“玩”起了“新大棚”。陜西安康的大學畢業生王秀梅,拿著平臺捐助的52萬元啟動資金,聯合51戶種植貧困戶,組成了尋夢農園絞股藍合作社,帶著51戶貧困戶開網店上直播,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河南小伙楊文超,鄭州大學畢業后回家種起了紅薯……每一位年輕人,都是撬動農業農村發展的新支點,都展現著新時代農業農村的新模樣。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農業就有前途,鄉村就有希望。希望更多青年讀懂“袁隆平之愿”,在廣袤鄉村釋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為中國“豐收”注入磅礴的青春力量。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孫秀嶺 報道)
責任編輯:牛樂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