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兩天,因沙特處決知名什葉派教士阿爾尼姆爾引發的沙特與伊朗之間的緊張關系驟然升級,沙特政府3日宣布斷絕與伊朗的外交關系。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內政部此次共處決了47名“犯有恐怖主義罪行”的囚犯,阿爾尼姆爾是其中之一,但為何單單是他引發沙特與伊朗兩國二十多年來最嚴重的外交風波?新華國際客戶端就為您揭開阿爾尼姆爾身份之謎。
尼姆爾·巴卡爾·阿爾尼姆爾,現年57歲,1959年出生于沙特東部什葉派聚居區蓋提夫省的阿瓦米亞市,是沙特知名的什葉派宗教及反對派人士。阿爾尼姆爾家鄉是沙特的石油主產區。
阿爾尼姆爾早期在家鄉學習,1980年左右前往伊朗進行宗教學的學習研究并在那里居住近10年,隨后還前往敘利亞繼續學習。阿爾尼姆爾1994年回到沙特。
阿爾尼姆爾的“名氣”,源自他針對沙特政權的批評,以及要求給予什葉派少數群體更多的權利。沙特警方曾經數次傳喚阿爾尼姆爾,后者因為其政治活動多次遭拘捕和調查。
2006年,阿爾尼姆爾從巴林入境沙特后被短暫羈押。2008年,阿爾尼姆爾因為批評沙特政府的言論被捕,蓋提夫因此發生沖突事件。2009年,阿爾尼姆爾因為其過激批評言論再次被捕,隨后被釋放。他抨擊沙特政府,稱如果沙特什葉派權利得不到尊重,建議東部省獨立。2012年,阿爾尼姆爾發表言論稱對沙特前王儲、內政部長納伊夫的去世感到“解脫”,并在中東局勢突變后呼吁示威者抵抗警察,被警方逮捕。
因支持2011年發生在蓋提夫的示威活動,阿爾尼姆爾2012年再次被捕。沙特警方在阿爾尼姆爾大腿中槍受傷后將其拘捕,沙特內政部稱他試圖“逃跑并反抗安全部隊”。阿爾尼姆爾被控“煽動叛亂”,以及“尋求外部介入”,還被認為支持此前發生在巴林的示威活動。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家刑事法院2014年以煽動教派沖突、煽動叛亂等為由判處他死刑,并于2日執行。
沙特總人口約為3000萬,遜尼派約占85%,什葉派約占15%。沙特國內什葉派民眾認為“被政府邊緣化”,對政府頗有微詞。不過,沙特政府否認歧視什葉派民眾,并指責伊朗在背后煽風點火。(記者王儲,編輯杜健,新華國際客戶端報道)
原標題:沙特伊朗因他翻臉尼姆爾是誰?
稿源:環球網
作者: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