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57歲的什葉派穆斯林尼姆爾·巴卡爾·尼姆爾日前被沙特政府處死,竟引發兩個中東大國沙特和伊朗20年未有的緊張關系。尼姆爾何來如此大的能量?北京大學土耳其問題研究專家昝濤4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沙特的什葉派當中,尼姆爾的宗教級別并不是很高,但他屬于公眾人物,經常批評沙特政府,不僅名氣大,在政治上也很有影響力,類似人權人士或者反對派。
尼姆爾1959年出生在沙特東部什葉派聚居區蓋提夫省的阿瓦米亞市,是沙特知名的什葉派宗教及反對派人士。尼姆爾早年在家鄉學習,1980年左右前往伊朗求學,在那里住了近10年,后又赴敘利亞學習,1994年回到沙特。
尼姆爾在沙特宣揚宗教自由,反對沙特王室,因而受到什葉派歡迎,卻與當局關系緊張。尼姆爾數度批評沙特政府,要求政府給予什葉派少數群體更多權利。沙特警方不僅多次傳喚尼姆爾,還以參與政治活動為由多次調查、拘捕他。
被逮捕于尼姆爾來說幾乎是家常便飯。2006年,他從巴林入境沙特后遭短暫羈押。2008年,他發表批評沙特政府的言論被捕,蓋提夫省還為此發生沖突事件。2009年,尼姆爾再因過激批評言論被捕。2011年中東局勢動蕩,他公開發聲,支持沙特反政府示威者,甚至希望通過和平方式結束沙特王室的統治。
2012年,尼姆爾對沙特前王儲、內政部長納伊夫的去世感到“解脫”,并呼吁示威者抵抗警察。這再次激怒沙特政府。警察在行動中擊中了尼姆爾的大腿,后將其抓捕。這次尼姆爾沒能像前幾次那樣走出監獄大門。沙特首都利雅得一家刑事法院2014年以煽動教派沖突、煽動叛亂、尋求“外國干預”等罪名,判處尼姆爾死刑。
尼姆爾的親友向媒體透露,尼姆爾被處死令人震驚,他支持和平示威,反對任何形式的反政府暴力行為,尼姆爾認為“向政府發出反對聲音要比武器更有效”。
“維基解密”公布的文件顯示,2008年尼姆爾與美國外交人員會面時,試圖撇清自己與伊朗的關系。他說,伊朗和其他國家一樣,行事自私,沙特的什葉派不應指望得到伊朗的支持。尼姆爾說,自己致力于公平和自由的選舉,強烈反對沙特的專制統治。解密文件將尼姆爾描述為沙特東部省的“二類政治人物”。英國《衛報》稱,尼姆爾的妻子穆娜2012年在紐約一家醫院病逝。她與癌癥抗爭多年,到美國治病曾得到沙特政府的資金支持。
《悉尼先驅晨報》4日稱,尼姆爾是沙特東部備受尊敬的什葉派領袖。他的死被認為是對任何在沙特呼吁改革和政治自由者的警告。尼姆爾之死也證明什葉派穆斯林在沙特遭受歧視。
輿論分析認為,在沙特當局眼中,處死包括尼姆爾在內的4名什葉派穆斯林,部分原因是為向國內占多數的遜尼派表明,在政治暴力事件上,不論犯案者來自什么宗派,政府都一視同仁。一名接近沙特內政部的安全分析員說:“政府面對巨大壓力,他們懲罰這些人,包括所有‘基地’組織成員,所有導致流血的人。”【環球時報駐埃及特約記者 金河森 環球時報記者 張旺 任重】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