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1月3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挑戰:讓貧窮的外來務工人員購買空置住房
面對大量待售房屋可能造成的經濟沖擊,中國正寄希望于外來務工人員購買較小城市的房產,以減輕房地產業的負擔,畢竟該產業對中國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15%。
隨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增速降至近1/4世紀以來的最低,此舉彰顯北京對10余億平方米的空房和處境艱難的開發商發生債務違約的擔憂,而后者將造成更廣泛的不利影響。
盡管鼓勵外來務工人員在較小城市買房似乎是提振需求的良方,但事實證明他們難以獲得資金。中國的外來務工人員超過2.7億,其中許多人的月收入不到3000元,一個月的工資還買不到常州等較小城市的半平方米房屋。
由于收入低且幾無資產,他們顯然不是有吸引力的貸款對象,有關部門需要找到樂意向其打折售房的開發商,而當地政府也需要為他們提供購房補貼。中國政府計劃到2020年時使1億外來務工人員進城居住,中小城市還承諾給予更多農村居民城市戶口,但他們能否獲得有關社會福利仍不明確。
中國國家衛計委的數據顯示,另外一個潛在障礙是在已經進城居住的外來務工人員中,70%以上更愿意租房。對大多數低收入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在城市擁有住房仍是遙遠夢想。
為防止處境窘迫的開發商在被迫降價時違約,及其或將對向房地產業提供融資的地下金融體系造成的沖擊,中國已在291個試點地區推出農村宅基地抵押貸款項目。“這將刺激住房需求,但這些并非是去庫存的臨時措施,而是長期城市化的一部分,”中國某房地產開發商的負責人如是說。(作者邵曉憶[音]、尤麥什·迪賽伊,王會聰譯)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