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俄政治信息中心主任穆欣接受媒體采訪時認為,沙特處決什葉派領袖尼米爾可與土耳其在敘土邊界擊落俄羅斯蘇-24戰機事件相提并論。不過,事實上尼米爾事件遠不如蘇-24戰機事件那么突然。據美國《戰略預測》網站報道,尼米爾2012年7月就被逮捕,2014年10月,尼米爾被判處死刑。
為什么沙特現在處決尼米爾?美國彭博社5日題為“沙特與伊朗站在懸崖邊”的文章報道說,沙特此舉主要針對國內,隨著油價大跌、赤字增加,政府被迫增稅、削減石油補貼,可能引發民眾不滿。與此同時,沙特也擔心伊朗成為中東泛什葉派集團領袖之后將挑戰遜尼派的主導地位。隨著伊朗核協議達成,沙特擔心長期盟友美國改變立場。此外,沙特也擔心美國、俄羅斯與伊朗關于敘利亞的會談,讓沙特的死敵巴沙爾繼續掌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歐亞組織顧問公司主席布雷默的話說,如今沙特正忙于應對油價自由落體式的下跌以及國內接班人爭奪戰,伊朗則需要尋找一種方法阻止因核協議而得勢的改革派以及西方的推進。美國SLATE網站評論說,伊朗強硬派擔心西方的產品和意識形態,他們對總統魯哈尼的冒險感到焦慮,尤其是核協議以及隨后西方解除制裁,他們不想讓伊朗那么深地與西方一體化。
英國《衛報》4日稱,世界15億穆斯林中85%是遜尼派,其他的是什葉派,兩方有許多相同之處,其信眾在許多地方也和平共處了數百年,但近幾十年來緊張加劇。1979年伊朗革命后什葉派與遜尼派緊張上升,什葉派掌控伊朗,給敘利亞、伊拉克和黎巴嫩的什葉派提供支持和希望。上世紀80年代,遜尼派的薩達姆在什葉派占多數的伊拉克掌權,入侵伊朗,兩伊戰爭持續近8年,據估計造成百萬人傷亡。5年前爆發的“阿拉伯之春”進一步加劇遜尼派與什葉派的緊張。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哈米德則在半島電視臺網站撰文稱,伊朗與沙特之間不斷升級的競爭和仇恨與教派對立其實毫不相關。
美國海軍研究所的文章認為,最糟糕的是此次沖突只是沙特朝著與伊朗進行更直接沖突的一步,歷史上許多時候戰爭都是一個國家對一個崛起大國產生擔憂而引發的,比如1941年日本知道美國造船廠正開足馬力生產,而這是日本比不過的,因此它選擇盡早開戰。
【環球時報駐美國、埃及、日本、德國特派特約記者蕭達韓曉明李珍青木環球時報記者崔杰通柳直】
閱讀更多詳細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
原標題:為什么沙特現在處決尼米爾?美媒稱沙特擔心美國改變立場
稿源:環球網
作者:蕭達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