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對一個大國來說最壞的處境就是每個人都對我們說‘不’,同時不用承擔代價或后果”。在威爾遜國際中心學者米勒看來,這就是面對沙特-伊朗危機加劇之時的美國。原因在于奧巴馬政府將伊朗核協議視為中東的一個穩定因素,因此將美伊關系置于優先地位,“伊朗人將奧巴馬的遺產攥在了自己手中”。與此同時,美國對沙特新政府行動的影響在減弱,沙特已經放棄與奧巴馬政府加強關系,而是開始自己干,直到美國新總統上臺。伊朗-美國理事會主席特瑞塔對英國《衛報》說,很難想象沙特不明白處死尼米爾會給地區帶來什么喧囂以及加劇與伊朗的緊張關系,而沙特在伊朗的使館被付之一炬給了利雅得一個完美借口,切斷與德黑蘭的外交關系,這將嚴重破壞美國主導的有關敘利亞以及也門的地區外交。
更具殺傷力的是奧巴馬外交政策遭受的質疑。《華盛頓郵報》4日題為“奧巴馬的伊朗大錯”的評論文章寫道,奧巴馬上任以后,認為自己能改變我們的中東政策,撤回而不是維護我們的利益。他脅迫以色列,同時與伊朗搞緩和,讓美國長期以來的遜尼派盟友自求多福。這是一個巨大錯誤,它的基礎是將美國視為一個真正的問題,而將伊朗視為一個犧牲品,認為伊朗渴望重返國際社會。奧巴馬認為,以色列阻礙了與巴勒斯坦人的和平,而美國更少干預將削減中東緊張,布什政府夸大了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威脅。文章稱,“每一個目標都是幻想,每一個假設都是錯誤”。《紐約郵報》更是公開譴責“伊朗-沙特危機是奧巴馬外交無能的苦果”。報道稱,美國對中東地區唯一的目的就是維持一份總統政治遺產,保住去年7月簽署的伊朗核協議。法新社援引專家的話說,美國在與宿敵什葉派的德黑蘭改善關系的同時沒有處理好與該地區傳統遜尼派盟友的關系,點燃了海灣地區危機。
據美國“政治”網站4日報道,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選擇與沙特站在一邊,克魯茲聲稱“對伊朗人沒有同情”,盧比奧強調自己不喜歡伊朗核協議,卡森則稱美國只是在地區制造更多恐懼。俄《觀點報》4日稱,在沙特沒有聽取美國的建議后,俄羅斯開始出面調解。俄中東研究所學者薩塔諾夫斯基表示,俄完全能夠調解這一沖突。
在《印度時報》看來,中東棋局正在發生根本改變。該報5日刊文說,多年來,是石油為美國與沙特的關系提供了黏合劑,在價值觀上兩國鮮有共同之處。今天,隨著美國石油產量增加以及沙特領導力的斷裂,始于上世紀30年代的相互依賴不同往日。只是中東的大動蕩以及美國利用沙特穩定該地區的想法,繼續維持著這樁脆弱的婚姻。此次沙特處決47名囚犯引發美國批評只是過去幾年來雙方一系列爭執中的一次而已。美國學者英德克是國務卿克里的前顧問,他稱,我們兩國已經很長時間不在同一波段了,分歧始于穆巴拉克。2011年,沙特領導人斥責奧巴馬及其助手在“阿拉伯之春”中沒有能支持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他們擔心一旦沙特發生革命美國也會袖手旁觀。美國與伊朗的核協議進一步加劇了沙特的這種想法,即美國在重新考慮與沙特的根本關系。沙特官員訪問華盛頓時公開質問,他們是否能依賴美國盟友?
【環球時報駐美國、埃及、日本、德國特派特約記者蕭達韓曉明李珍青木環球時報記者崔杰通柳直】
閱讀更多詳細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
原標題:中東棋局正在發生根本改變奧巴馬中東外交政策遭受質疑
稿源:環球網
作者:蕭達

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system